摘要:好筆桿子網小編為你整理了多篇相關的《鄉村振興匯報》,但愿對你工作學習有幫助,當然你在好筆桿子網還可以找到更多《鄉村振興匯報》。
鄉村振興匯報(通用31篇)
鄉村振興匯報 篇1
一、基本情況
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,全省少數民族人口21.93萬人,占全省總人口的0.49%。5個少數民族人口過萬,13個少數民族人口超過千人。與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,有三點新變化:一是首次56個民族成份齊全;二是少數民族人口總量增長較快,占全省總人口的比重從0.35%提升到0.49%;三是外省籍來贛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增多,世居的少數民族人口有所下降,畬族人口從9.1萬人下降到7.4萬人,流動少數民族人口從3萬多人增長到超過6萬。這是新時代各民族大流動大融居趨勢增強、交往交流交融速度加快、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更多的結果。
全省共有8個民族鄉、82個民族行政村、398個民族村民小組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民族工作取得顯著成績。尤其是民族鄉村基礎設施、公共服務設施、通鄉通村公路建設和深山區移民搬遷成效顯著,走在全國前列;34個貧困村全部退出,民族地區3690戶14760人如期脫貧,脫貧攻堅、全面小康與全省同步,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江西新征程。
20xx年以來,我省民族地區按照全國和全省部署,全面推動鄉村振興,實現良好開局。
一是脫貧成果持續鞏固。建立了防返貧監測平臺,對脫貧不穩定戶、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做到及時發現、及早幫扶。20xx年5月,我省民族鄉村摸排監測對象203戶415人,全部落實了幫扶措施,有效消除了返貧致貧風險,守牢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,持續鞏固了民族地區脫貧攻堅成果。
二是鄉村振興有序推進。出臺了一系列銜接政策,民族地區脫貧工作機制、政策措施等平穩有序向鄉村振興過渡。16個民族村列為“十四五”省定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,占比為19.51%,有65個民族村派駐了工作隊。20xx年,民族地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0萬元的村開始出現,50萬元以上的村不斷增多;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.84%,達到18698元,首次超過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,結束了民族鄉村有統計數據40年來與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較大的歷史。
三是創新舉措效果明顯。各地不斷探索推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創新舉措,如吉安市形成市縣鄉三級黨委書記、副書記聯系民族鄉村,深入做好民族工作;撫州市做好“兩山”轉化文章,支持民族鄉村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,因地制宜發展生態農業、生態資源+民族文化資源的旅游經濟,發展特色鮮明;上饒市大力實施“培根鑄魂、共富發展、民族同心、現代化治理”四大行動,工作亮點初顯;贛州市財政安排預算資金210萬元投入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,推進效果明顯。
在財政部等6部門組織開展的20xx年度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績效評價考核中,包括少數民族發展任務在內,我省取得了六項全“A”的最好等次。這些成績的取得,在于省委、省政府不斷加強對我省民族工作的領導,在于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方略在我省民族地區得到全面貫徹。
二、主要工作
以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帶動民族地區鄉村振興,促進民族地區與全省共同發展、融入發展,形成了民族團結鞏固、民族經濟發展、社會事業繁榮的良好態勢。
…… 此處隱藏51088字,全部文檔請下載后查看。喜歡就下載吧 ……






